Culture 企业文化
古人将芸香草夹于书中,打开后清香清香袭人,故称书香。胸无春秋志难远,腹有诗书气自华,一本好书就是一位智者,博古通今,诲人不倦,让浮躁的心慢慢沉静。
常自谓“好读书不求甚解”,而乐在其中。
上学读书时,追求“分数”。课本之外的书籍属于“闲书”,不能多看,多看则为“不务正业”;毕了业上了班以后,从事了会计工作,便开始追求“证书”。漫漫考“证”路,一路奔波,考“注册”、考职称,考了初级考中级,中级过了还有高级;面对持续不断的后续教育,停止学习就意味着落伍;由于工作需要,还不断强化学习英语好几年的时间。那些年把忙于家庭和孩子之外的业余时间大都交给了学习和考试。偶尔读读自己喜欢的书,还常常因此心生愧疚。
如今,不惑之年已远去,知天命之岁在即之时,孩子也已长大成人不再需要陪伴照顾,有更多的时间随心所欲读喜欢的书了。越读越发现想要读的书太多了,尤其是古人留下了那么多的文学瑰宝,如果此生不识,将会是太大的遗憾!于是,每日上班和家务之余,可以尽情徜徉书海,甘之若饴,比之之前的功利性读书的感觉,实在有天壤之别!于是茶几、餐桌、书桌、床头,到处都放有喜欢的书,以便随时随处能够翻看几页。
手捧一本书,可以歪在沙发上,可以靠在床头上,可以坐在书桌边,或者任何自己喜欢的地方;手捧一本书,可以在入睡前,可以在晨醒后,可以在旅行中,可以在任何空闲等候的时间。
读完的书归入书柜,就像是又多了一件收藏的宝贝。也许在若干年后的某个午后,重新翻出,看着书上面写的日期,读着自己的标注,就像老朋友见面,一面感叹时光的流逝,一面甜蜜地回忆曾经的时光。
不断将喜欢的书带回家——《老子》《庄子》《诗经》……《闲情偶记》《陶庵梦忆》《浮生六记》《小窗幽记》……大家推崇的国粹经典怎可不读?坛经、心经、金刚经、维摩诘经…...读经能领悟智慧。彼得·梅尔、塔莎奶奶、梭罗……田园生活如此美妙!丰子恺、林语堂、梁实秋、汪曾祺、林清玄,毛姆、米兰·昆德拉……喜爱的作家还有很多……
杨绛先生在她的《读书苦乐》一文中这样描写读书的妙处:“说什么‘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’!我们连脚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见,而且顷刻可到。尽管古人把书说成‘浩如烟海’,书的世界却真正是‘天涯若比邻’,这话绝不是唯心的比拟。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。佛说‘三千大千世界’,可算大极了。书的境地呢,‘现在界’还加上‘过去界’,也带上‘未来界’,实在是包罗万象,贯通三界。而我们却可以足不出户,在这里随意阅历,随时拜师求教。”
日子被书香萦绕着,真是人生一大乐事,幸福指数也因此提高了不少。只是苦于看过就忘,不能够长久的留在记忆里,便只好安慰自己“不求天长地久,只要曾经拥有”,单纯追求读的乐趣了,就像小朋友喜欢吃零食一样,只是贪贪地吃着,傻傻地乐着。
正如杨绛先生所说:“我们没有如来佛的慧眼,把人世间几千年积累的智慧一览无余,只好时刻记住庄子‘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’的名言。我们只是朝生暮死的虫豸(还不是孙大圣毫毛变成的虫儿),钻入书中世界,这边爬爬,那边停停,有时遇到心仪的人,听到惬意的话,或者对心上悬挂的问题偶有所得,就好比开了心窍,乐以忘言。”
Copyright © 2010-2018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16575号-1 新天绿色能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