认识一个人,有时候就是从他说话的语气开始的, 32岁的陈冬良,谈到工作,聊起生活,给人感觉很成熟稳重。如同秋日里那暖暖的阳光,没有春日的柔媚,没有夏日的热烈,只有秋日的恬静与美好。
独立寒秋
2008年初,刚来公司的时候,陈冬良还是个20多岁的小伙子,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,对风电也充满了新奇感!御道口项目是他第一个接触的项目,也是他做的第一个风电项目。
陈冬良在新天子公司新能源公司承德御道口分公司工作了近三年,这段时间里,他一直从事御道口特许权项目的筹建工作,从项目核准、工程开工建设、水通、路通、电通、场平、通讯,一直到2010年年底项目投产发电。每一条道路、每一座基础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,每一台测风塔、每一台风机都已了如指掌,哪儿有风机,怎么去那台风机也都刻在了脑中。“每次路过御道口,一过山梁,站在梁顶上,望着远处的风机,就会不由自主的放慢车速,感觉回家一样亲切,其实离升压站还很远很远,但是有种特别的感觉”。
御道口特许权项目15万千万的容量,100台风机同时开工,那时候陈冬良一个人在现场,盯着160多平方公里的土建工作,筚路蓝缕,以启山林。原来上山没有路的时候,车能上到那儿就算哪儿,上不去的就徒步走上去。167平方公里, 100台风机,爬过一个又一个山头,每一台风机所在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,怎么去那个点,怎么走最便捷,哪儿有路他都烂熟于胸。
陈冬良说:“工程施工期,我带着司机去查看施工情况,那时候可把我们的司机给累得够呛,刚到一个地方还没来得及歇息一会儿,那边电话又打了过来,光在山上一天能跑一百多公里。“我一个人在山上盯着两家修路单位,两家风机基础施工单位,一家升压站土建的,道路修好之后,后期又来了两家做集电线路的,始终是6家单位在风场平行地施工,如何管理现场,如何保证工程有序开展,让我花费了许多心思。在专业上,风电场土建施工的重点部位、重点工序都了然于胸,针对重点问题,督促监理、督促施工单位,严把技术关,严把质量关。同时也要做协调工作,御道口牧场及其下辖的相关各部门各生产队,都是我协调的对象。铺开的面比较广,事情也比较多”。
工程建设需要实时掌握现场所有的情况,比如浇混凝土的时候,就得在现场跟着施工单位,不能马虎,浇筑的时候必须一次完成,有时候一浇就得10个小时,20来个小时的情况都有过,赶在什么时间都得坚守,晚上住宿在山上是常有的事,在山头上放一辆车,晚上窝在车里,困了回车里眯一会,随时起来看看什么情况,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方便及时处理。在那些深夜,城市里万家灯火,正是人们享受家的温暖的时刻,为风场建设独守在建设一线的陈冬良,人在异乡,山风瑟瑟中,独立寒秋,凝望着山上满天的繁星,展望风场未来的壮观景象。
望穿秋水盼春归
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,连续五个月的冰雪,零下40度的极限低度,让这里冻土深度能达到三米。2008年的10月份和11月份,是御道口大地留给道路土方施工的最后通牒。要保证2009年不到7个月的有效工期内完成100台风机的基础,上山还没有路,怎么完成?在那两个月,寒冷渐渐侵袭而来,陈冬良带着施工人员满山跑,选择道路最佳路径,指导路基施工,到大地冰封之时也仅仅完成了20多公里的路基。时间眼看就到2009年4月了,看着冻土就是没有融化的迹象,真是望穿秋水盼春归啊!地上铲下去只能掉一点皮的时候,陈冬良召集施工单位,发挥愚公移山的精神,硬是化一点土铲一点,两个月时间修了40多公里路,保证了第一基风机基础6月份顺利浇筑。后来天气转暖,冻土彻底融化,修通了几个基础的路之后,工程至此全面展开。
2010年,刚过完春节,陈冬良就来到了冰天雪地的风场,因为风机设备就要到场了,需要组织接收验货等工作。他带一辆车和一名熟悉风机设备人员,驻扎在现场,克服严寒,组织铲车将道路上的一人多深的积雪清除,将到货的设备安全运抵吊装现场,为吊装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。
转战丰宁
2010年7月,御道口工程大面积开展吊装后,标志着陈冬良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,转战到丰宁开展规划和前期工作。
2011年3月,结合丰宁县所有资源,按照公司安排,陈冬良主办做了丰宁区域整体的一个规划——《丰宁县风电整体规划》,这个规划是包括大唐国际、大唐新能源、鲁能和我公司在内总共四家在丰宁县的整体规划。陈冬良通过丰宁能源办,负责组织其他三家单位,向华北电力设计院提供地图、数据等基本资料,为的是推进公司的电力送出,如果我们不参与规划,等规划做完,被落下了再想做难度就相当大了。2013年6月,规划报告编制完成,7月通过了省发改委、国家电网冀北电网的评审,明确了我公司在丰宁县规划的80万千瓦风电场。
公司和当地政府签署了5个乡镇,其中主要区域在3个乡镇,其余两个只是边边角角有一些适合开发的资源,面积不算大。刚到丰宁时候,规划选址需要亲自去了解现场的基本情况,地势怎样,地形平坦与否,进去的路怎样。公司签署的万胜永乡、四岔口乡、外沟门乡、苏家店乡和小坝子乡5个乡镇2000多平方公里他都走遍了,对适合规划风电场的区域做到心中有数。
“前期规划这些基本是我来做,因为我参加过微观选址,掌握风电场选址要素,同时对软件操作也熟练,画图、做计算对我来说比较简单。”随后,丰宁项目逐步推进,2011年取得森吉图50万千瓦项目的立项,2012年初获得森吉图一期15万的核准计划,2013年获得森吉图二期20万的核准计划,这两个项目都有了巨大的进站。现在森吉图一期项目准备开工,二期的现场工作也逐渐开始了,工作又特别繁重了。一期和二期风机的微观选址也在做,爬山头基本靠走,总是下雨,路不好走,晚上回去得把当天现场情况多加考虑,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好计划和准备。“现在的我,除了工作还是工作,也没时间搞自己的兴趣爱好了,有时间了就想着休息下,这次我周五晚上11点到的家,一回家躺床上就睡着了,周六周日又连睡了整整两天”。
为农民栽上“摇钱树”
2012年2月,元宵节刚过,正月十六参加完培训,陈冬良就踏上了去往丰宁小坝子乡槽碾沟村的大巴车,不过这次和自己以往的工作不大一样,不是去现场选址,而是响应河北省委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的号召,陈冬良作为公司选派的帮扶人员之一,与工作组一起开展为时一年的驻村帮扶工作。
刚到村里的时候,陈冬良和工作组人员都很茫然,工作不知从何下手,就先是了解村里实际情况,按照村里既有规划,和村干部和乡干部深入地交流,后来参照省里的统一要求,开始致富产业项目调研工作,当时他为了寻求致富项目,走访了一处又一处,了解到丰宁当地很多地方做食用菌,村民对这个项目也很支持,于是,2012年3月按照工作组和集团公司的统一意见,他开始编制申请,4月份筹款建设,5月份投资60万的30个食用菌大棚以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就建成了,给村民栽下了摇钱树。
陈冬良说:“当地的生态条件比较脆弱,需要我们协助做防火、禁牧工作,去年防火巡山那段时间,我和村支书一起,天天都得在山上巡视,为的是防止村民上坟烧纸引起火灾。另外一个工作组所驻村进行村班子成员选举,我们也协助他们,保证村班子成员选举工作公平、公正。”在槽碾沟村的一年里,他们给村民修建了健身广场,给当地的新民居修上了配套的公路,为村民打好了饮水井,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。有人这样形容:他们从远方来,为山村建设,满载真爱。他们从远方来,为农民兄弟,播撒着暖暖情怀。还不知道他们的姓名,已经感受到他们的心情。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山村东西,身影映遍了小河南北。他们把山村面貌设计得更美。腿跑细,心操碎,青山绿水铸丰碑。他们从远方来,带来了山村美好的期待。他们从远方来,展现了党旗最美的风采!
那时候在村里,驻村所有的材料和请示,每月的汇报,到县里参会等等都是他来做。森吉图项目繁重的前期工作也同时在开展,有一些具体的工作需要他组织,村里条件比较艰苦,也没有网络,有项目上的事情就得去乡里上网传送资料。公司有一些工作需要回来,干完公司的工作又得回去。去年他专门抽出了一个月,把森吉图一期项目土地预审的技术资料和准备工作做完,剩下的活交代好之后又回去村里。去年村里和公司两头跑来跑去,分身乏术,他说2012年是他感到最累的一年。
对于自己的工作,陈冬良没有更多的描述,一切都娓娓道来,说得简简单单,话语中语气词、形容词少之又少,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会知道。
后记:
“我有一个女儿,从她很小的时候就和我们分处异地,08年来建投的时候,孩子才2岁,我在承德项目上,爱人在重庆,孩子在唐山。09年的时候我爱人来石家庄工作,才把孩子接过来。女儿今年上小学了,我爱人自己在家带着女儿。因为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,她和我的交流特别少,甚至有时对我视而不见,我感到心里空落落的,孩子大了我想她慢慢会懂我的……”怜子如何不丈夫。陈冬良就是这样一个人,工作中兢兢业业,甘于奉献,儒雅而不张扬,如一抹金色的暖阳,恬静而美好。 (文/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文化部 郑丹)
Copyright © 2010-2018 版权所有 冀ICP备11016575号-1 新天绿色能源